遼寧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關于優化發展“共享經濟”促進服務業新興業態發展的建議的提案》(第0271號)的答復
共享經濟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背景下,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著力點。從其內涵特征看,現階段,共享經濟主要表現為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分散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的新型經濟形態。我省高度重視共享經濟發展的相關工作,把優化發展共享經濟促進服務業新興業態發展作為我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一、出臺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
2019年11月8日,經第62次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正式頒布了《遼寧省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遼寧省人民政府令第330號)?!哆|寧省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的出臺,將進一步規范和促進全省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優化政務數據資源配置,有效支撐業務協同。
二、加快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設
2018年,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正式建成啟用,并完成了與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各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對接,形成了國省市互聯互通的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實現了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共享交換功能。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匯聚發布各地區、各部門政務信息資源目錄4萬余條,歸集了市場主體信息、婚姻登記信息、企業信用公示信息、社會組織信息、道路運輸從業人員信息等多類數據,統一提供數據共享交換服務,支撐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政務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應用。目前,共有40多個省級部門接入省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發布各類數據接口約200個,數據表4000余個,數據文件1300余個,已建立38條數據交換通道連接國家、各市及20多個省直部門,提供數據接口調用服務4000萬余次,實現了國家有關部委、各市、省直各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應用,為支撐全省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開展疫情防控、實現自然人信息核驗、法人信息查詢核驗等應用場景提供了數據支撐保障服務。
三、提升政務服務效率
一是統籌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推動實施“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改革,強化市場主體登記數據在政府相關部門間的共享交換,解決重復提交材料、反復證明等問題,政務服務效率大幅提升。依托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立足數據多跑路的基礎上,在數據跑的快上下功夫、做文章、使足勁,調整數據采集標準、項目、方式等。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與稅務部門數據交互時間由原來的1小時壓縮到20分鐘,與公安部門數據交互時間由原來的半天壓縮到2小時。在沈撫新區開展改革試點,與公安部門數據交互時間壓縮至1小時,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供“數據共享”技術支撐。二是建設遼寧“互聯網+監管”系統,有效歸集各部門各級各類監管數據,為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協同監管、信用監管等提供統一的平臺支撐?;诖髷祿治黾訌婏L險研判和預測預警,及早發現本地區的苗頭性風險,逐步實現精準監管、智慧監管。與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聯通對接和數據共享,為實現全國范圍內監管業務的協同聯動提供有力支撐。
四、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我省積極推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取得了有效的進展。華為軟開云在沈陽、大連得到廣泛應用,上云企業近千家;華為VR云創新中心在沈陽啟動上線;新松機器人發布“新松工業軟件&控制平臺”;省移動公司啟動“移動云”遼寧節點,省電信公司開放物聯網平臺,服務企業上云上平臺。沈陽市制造企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紫光工業互聯網的5G共享工廠兩個項目在建。這些公共服務平臺架起一座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溝通服務橋梁,在促進了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和專業化分工協作,推動共性關鍵技術的轉移與應用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另外,也出現一批企業正嘗試進入生活性共享類軟件及平臺領域,如厚仁教育的在線教育軟件、拓中教育的留學專家平臺、吉蜜科技的出行訂單智能處理系統、紫光中德的云網盤等,但總體上企業數量不多,產品應用市場面不廣,還處于探索發展階段。
五、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的信用信息征集標準,調整升級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中國(遼寧)”網站。2019年,征集全省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類信息60.6萬條,征集全省企業注冊信息、注(吊)銷信息、法人信息、變更信息等企業基本信息4792.1萬條,企業異常名錄信息7.42萬條。歸集國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送的全國紅黑名單及統一社會代碼等信息3817.8萬條。依托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開發遼寧省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系統,逐步建立各領域聯合獎懲模塊,歸集、推送、反饋各領域聯合獎懲信息。已開通了包括司法、海關、稅務等40個領域的聯合獎懲模塊,征集聯合獎懲數據500余萬條。
六、下一步工作
一是貫徹落實《遼寧省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和促進政務數據資源共享應用,破除“信息孤島”、聯通“數據煙囪”,為“一網通辦”、“證照分離”改革、個人附加稅專項扣除等各類業務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加快促進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二是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傳統工業領域企業上云的技術驗證環境與生產環境。結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AR/VR等新興技術,打造平臺數據集成體系,幫助企業打通數據閉環通路,在智能化產品創新方面實現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三是支持行業協會、產業聯盟、高校院所和龍頭企業制定相關行業地方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鼓勵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
上一信息:2022年1-2月遼寧省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3.8% 2022-03-20 10:09
下一信息:暫無